Renting an apartment
今年搬了一次家,之前我一直住在杭州的余杭区(也就是前阵子7月中旬闹吃屎的区,当然吃屎的是良渚,我住在「未来科技城」那边)。新公司在西湖文化广场和龙翔桥那块边上,位于拱墅区。所以搬家花费了我很大的精力。这里写个小帖子总结一下。临近新工作,本来想在新工作之前打完塞尔达,看看几篇论文的,没想到时间也花在了租房上。看了看杭州的主城区的拥堵、热闹和破旧,也看到了不同的中介骑着小电驴,看到了八九万一平的学区房,也有户型奇葩建在写字楼、建在马路边的贪钱公寓,还有远超预算的各种租房。也和租房的带着小孩的家长或者各种带阿姨的房东、奇葩的房东折腾过,感觉对杭州市区的环境莫名多了很多了解。租房这阵子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但我也因为这些折磨学到了不少正常打工生活不太容易接触到的东西。自己也踩了一些坑,但我也相信有的坑在这种阶段踩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写了个帖子作为总结。
杭州市的余杭区并不是一个难租房的地方,三年前我来杭州的时候,主要靠朋友推荐就租到了房子。当时7.15左右从旧公司离职,然后 7.19 加入新公司。当时在北京住在人民大学对面,虽然是80、90年代的老房子了,但是还是每天装修,65平米租金要 8600 一个月。所以到了余杭区之后,我当时比较快就找到还可以的公寓租房了,从北京的三环人大附中学区房(每天回家能踩到狗屎,不知道为啥天天有人装修)搬到杭州修了没到五六年的小公寓边上,感觉生活体验还是有不小提升的,这段时间也看到了朋友在八方城租的比我贵点的两层,感觉居住体验是真的好上天了。虽然公寓这东西因为成本,大家会莫名其妙把墙壁修的比较贴近,隔壁的声音可能会传过来,但我这里一来我住在顶楼,第二个是我虽然十点起,但早上睡的还算比较沉,所以也没遇到啥。公寓楼虽然朝北,但有一面巨大的落地窗,所以光照还算好,因此我过了快3年的好日子。
因为之前在余杭区,所以租金比较低,事后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这里的道理,感觉余杭区因为是新区,所以房子确实偏新一点;因为工作人员要么是互联网相关或者纯打工的。而且很多人买房买在西溪或者主城区。这里也有很多公寓或者商品房,这几年之后,这边受到互联网「寒冬」影响,租客变少。租房大抵还算得上一个比较市场的行为,因此,因为供多需不多,所以租客可以以比较便宜的价格租到相对好一点的新房子。
我真正开始看房的时候,才发现,市区内好像不是这么一个情况…好吧,市区一方面是年代问题,老城区很多房子都是90年代的「老房子」,新一点也是 00 年的。很多房还有很多神奇的毛病,我列举一下:
- 房子倒是有「户型」这种说法,公寓虽然墙皮薄,但希望找到一个一居室个人住还是比较简单的,在老城区这样的一居房子比较难找,二居的房子比较多,但户型很多都比较神秘。如果强行找市区内的一居室的话,能找到很多神秘的户型,比如漏水的商超最顶上神秘的房子
- 离公司比较近的房是真的老破小,大部分是没有电梯的,甚至有在高架边上的(但意外玻璃隔音做的还行,这种隔音能拦住一些频率的声音,但是外面按喇叭也没办法)
- 价格:很多工作和别的机会(比如消费)也是在市中心的,可以反过来想,不这样为什么要叫市中心呢?价格自然会比我们郊区贵
- 老房子房东家里都会有一些比较神秘的家具。笔者自己购置了电视机、电脑、升降桌等东西。比较要命的是五一劳动节我妈来我这玩的时候还给我买了个床垫,如今这些都要带走,非常抽象。
- (住进来之后才发现的)真他妈堵啊,骑自行车比坐车快多了,锻炼身体
总之看了一圈 app,发现可选项不对,比较暴雷的是先去东边看了一看东边的房子,发现都是市里的新公寓楼。虽然我之前住的就是公寓,但不得不说,鸽子笼也有好坏之分,看下来这边的公寓还是比较贵的,然后一般商品房建筑层高在 3m 左右,但这边看的第一套公寓感觉层高相对比较低,然后大部分户型距离非常近,是实实在在的鸽子笼,中间是空心的镂空层,灯光昏暗,感觉像电视里看到的毛坦厂中学(?),然后租金都是3600+,就,很震撼。后来看中一壶。比较倒霉的是,看中了另一套房,被中介连着催(这点还比较重要的,之后再细说)就租上了。房子本身比之前鸽子笼好很多…当时感觉租完如释重负,去嗯造了个什么西班牙海鲜饭。但租好之后,第二天过来交接,莫名其妙发现楼下是主路,然后隔音不是很好,感觉噪音虽然不能说大的一批,但至少时不时从楼下主路传来鸣笛的声音、汽车的低频噪声等,即使九十点钟噪声也不绝。我躺在自己昨天租的房间里,突然感觉自己以前从北京到杭州的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也找到了安静的居所。越想越难过,憋了两天之后自己还是决定退房了,那几天吃饭都难受,想到自己亏了押金就烦躁,更要命的还是时间成本,离我新工作上班也没隔着多久了。
于是真正还是海量看房、租房,这里在讲之前先大概总结一下经验:
- 租房的时候是有需求的,你有很多需求:预算、居住条件(小区环境、水电、房子居住环境、区位)
- 我对采光没有要求,对居住环境要求比较高。但这些一开始都是不完全的,自己一开始不用想太清楚。很多时候都是看着看着才能想清楚
- 中介有的时候是能信任的,比如你给需求的时候,一定要完整的给出所有的需求,这个时候你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你要真觉得自己看中了什么地方之类的,那利益就有分歧了。签约的时候最好想好,在签约之前主动权在你,这个时候中介不完全是可信任的,尤其是对方可能会催你签约什么的,常用是有人在看房了
- 网友的需求不完全可以借鉴,主要是很多人逛过你这边租房,然后需求大致相同(或者有重叠)的话,可以省掉一些你自己调研的时间成本。他们避雷的有时间也可以自己看看。笔者在小红书还是搜到了不少有帮助的帖子
- 如果需求跟你想的需求不一样,就算了吧。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北京的老房子虽然老,但是装修之类的莫名其妙的比杭州这些还好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问题遗忘了在北京那边的历史,总之我看的老房子给我精神还是带来了一些冲击,尤其是一边看中介一边吹一边看着破房子。不由得想起了在北京的时候,中介对着我和大学同学两个人看的60平的房不停说「多宽敞啊」
其实第一点「需求」这事情是看着看着才会知道的:
- 噪音这事情主要看邻居噪音、街道噪音,要是你外面有火车或者飞机那真的有福了,也可以注意一下家里电器的噪音什么的。杭州是一个很喜欢靠卖地赚钱的地方,主城区实际上房子密度特别高,包括很多人诟病杭州东站边上全是商品房,但一看就很多神秘户型和临街房,真难受。最神秘一次是,我有一次看到一个不错的单人,其实挺想租的,但一看一个是只有两台电梯,比较要命的还是楼下有个幼儿园。
- 家具,有的老房子其实看居住条件、隔音之类的还可以,但里面就有一堆特别特别多的房东个人家具,而且还挺烂的,我就看着家具叹气。还有比较逆天的,不知道和阳台之间的隔门算不算家具,有好几户我看着那个门都烂了,是真的给我气笑了。
- 距离。距离这东西开始我想着还是越近越好,但是看多了就会开始为你心中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做出牺牲了…我看的时候,感觉公司边上的房子还是一个完全的租方市场,怎么说呢,就是所有的两居室,不管好坏,价格都差不多,都是4K左右一个月,你有电梯也就贵一点点。但都是很贵的老房子。甚至还有80平米挂4000多的,30平米也挂4000多。感觉就是没啥人为了居住质量住这里,都是上班;往远了点就有些稍微好点的租房。我这本也想租公司边上,看了一大圈我还是觉得自己滚远点比较好。
- 小区环境。我其实不太想列出这个的,但看了很多神秘临街老房子、装修房、门口路都没修好的、门口在装修的房子、感觉邻居都是神人的地方之后,我觉得这东西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意思是说反正出租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选贵一点的正常小区总是比回迁房好的(感觉我在说废话,但看了很多神秘地方精神受到冲击之后,还是得说说的)
- 房屋装修。哎我以前一直觉得不重要,但看到一堆墙皮都脱了的,总感觉妈的我都花这么多钱租房了,租个墙皮脱落的,好像哥们辛苦赚的钱不是钱了。
需求这些东西都是越看越明白的,看房的时候我当时是:
- 挑选自己预期的距离(最早是3km)
- 然后选一下一居室(后来两居室也选了)
- 然后开始按照价位、区位、装修之类的挑。
这里要注意,照片(照骗)还是有一点点点重要的,你要知道拍出来好看的不一定真好看,拍出来都不好看的是真的彻底完蛋了。然后看房估计不用一个地方挑特别多,一个小区看个1-2户感觉差不多了,当然你觉得小区环境不错,但是自己已经看的几个不太行,这地方又很有潜力的话,可以接着看。没准老房子里面也可以莫名其妙碰到一个装修好又安静的。价格和区位是能看出来的,装修之类的看不出来,但可以看看建筑年份,然后对小区环境之类的有个大概的估计,也可以小红书去搜搜。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很多时候一眼就看到好租房是个比较幸运的事情(像我刚来杭州的时候经历一样),有的地方看一眼就觉得住这里不错了,未尝不是一种好事。我上面说这么多也是因为杭州市区内选租房不太容易,因为周折多,才有上面的问题。如果在余杭区租房,很多条件都没必要选择,是能够在预算内全部满足的。因为租房质量不一定达到自己 <预算,光照,安静, 环境, 便利…> 各方面的标准,才需要看的时候仔细挑选。这种挑选是先验+后验的,挑选、看房前自己会有一些不成熟的假设,看的时候越看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以放弃的是什么。
租房的时候,需要有一个 checklist,这个小红书之类的地方都很好搜到,笔者就不列太多了。我假设读者们不会贪便宜租味道很重的甲醛房(笑),这里就有:
- 洗衣机、冰箱、空调、马桶等家具,你要天天打交道的。可以看设施好不好(可以开空调制冷),也可以看看耗电
- 如果看老房子多看上下水
- 你可以看到了,我在前文多次强调安静,如果我想住我会在房间呆一阵子看看静音程度,看看能不能接受。这里还要考察边上有没有容易出噪音的地方,比如马路、幼儿园、小学。注意一下邻居隔音。
对于看房,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按照地段看房,先定位大概地段,了解这周边环境,再选择合理的户型看看。同一个地段大部分房子其实差不多,偶有那种看上去素质比边上好很多的,但其实城区很多地方确实是感觉有的地方看了没必要再看了。中介带你看房本身是符合双方利益的,不过对方感觉还是会暗示你大部分需求满足了/这一片就这个样子,然后催促你快点成单。我本人觉得,好房子租房紧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吧,对这种长期要租一年或者以上的地方还是认真考察考察,被抢了就平常心吧。笔者不愿意做出居住质量上的妥协,最终还是成功赢得了居住质量,虽然租房过程倒霉的事情很多,但是最终或许还是达成了一点点想要的目标。
笔者大概看了四五天,中途非常苦恼,加上也快到到新公司上班的时候了,整个人特别特别焦虑。笔者6.30离职7.1入职,一天 gap 没留。最终扩大搜索范围之后,才成功在公司外比较远的地方找到了相对比较正经的租房。具体而言还是相对疲惫的。也是碰到了相对靠谱一点的中介,然后跟他聊着这几天看下来的自己整理出来的需求,然后最后一天从早上9点看房到7点,才初步定下来,第二天又去看了下中午。最后选的还是个临街的房,但是这家的隔音做的好不少,底下没有救护车之类的鸣笛路过的话,听不到什么动静。家具也都是房东自己住的,看着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不破旧,而且有一种房东自己住的房子的感觉吧。
这里谈租房要谈好物业费呀杂七杂八的费用谁出。然后就是搬家了。搬家这里因为我自己带了个洗衣机,所以要注重一下上下水的维修,自己拆了一遍才知道上水下水都是怎么回事,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当然,笔者在入职新公司之后,即使下班,也忙着到旧租房做交接。旧租房的房东人很好,交接完有一阵唏嘘的感受。我很喜欢之前的工作、之前居住的地方,我在那里培养了比我想象中还要多的技能——无论是工作上、娱乐上还是生活上的,要离开还是充满了唏嘘的。换工作并非基于成年人的深思熟虑,仅仅只是心里灵机一动、想要一些变化。这一个月来,在新的公司也有好有坏,算不得什么百分百良好的选择。我会对我选择里面的各种细节做出否定,包括交接的时候应该向新公司争取更多利益、租房的时候可以更成熟一些,就不用被坑掉半个月押金了。后悔的事情有很多。但我并不后悔出来看看这件事情。如同三年前从字节离开的时候一样,我从来不是一个像一般成年人一样深思熟虑、对自己职业生涯和生活有任何规划的人,但做出选择就好,希望一路上有金色相伴。